《短文三篇》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250字。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2. 掌握圈点勾画、抓关键句等阅读鉴赏的方法。
3. 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学习并掌握阅读、鉴赏随笔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梳理并弄懂三篇短文关于对“人生”理解的内在联系。
2. 文章所蕴涵的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 抓关键句法。
2. 讨论点拔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前不久,5月12日,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疏散演练,原因之一,是吸取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教育,在那场灾难中,6万多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30多万人无家可归。在自然面前,在天地灾害面前,人类显得是多么脆弱,多么渺小,难怪苏轼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但是,在地球上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如今,人类成了地球上的主宰,成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独立存在。原因是什么呢?看年17世纪法国思想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帕斯卡尔有没有给我们答案。
新课推进:
一.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意理解。以问答的形式,抓关键句法,理解文章内容。
1.提问:文章题目叫《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那么从这个题目之中,你觉得包括了哪些重要信息呢?
明确:提示同学们抓关键词
(1)苇草: 人类脆弱、渺小
(2)能思想:人类伟大、高贵
2.提问:为什么说人类脆弱、渺小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明确: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3.提问:为什么“能思想”就能让人变得伟大、高贵?
明确: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4.提问: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请从文中找出语句回答。
明确: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追问:“努力好好地思想”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