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17
- 资源简介:
约3830字。
《张衡传》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职)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指导学生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
三、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2000年前,一位先辈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这就是“浑天说”。这位先辈通过此学说设计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走进张衡,了解他的贡献,体会他的为人,品味他的处世情怀。
二:了解《后汉书》(5分钟)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三:初读课文(25分钟)
1、 学生集体朗读(6分钟)
2、 提示注音(2分钟)
属文 (zhǔ) 璇机( xuán) 算罔论(wǎnɡ) 蟾蜍(chán chú )
逾侈(chǐ) 邓骘(zhì) 中有都(dū)柱 乞骸(hái)骨 疾恶(wù)
3、 疏通字句(10分钟)
(1) 虽才高于世,而无娇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