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7
- 资源简介:
约3310字。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编制人:朱丹 审核人:曾廉 包科领导签字:黄华保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 仔细阅读文本,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3.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4.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体味契诃夫作品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
5.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准确地概括出主题。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研读课本,完成预习学案,牢记基础知识。2.限时、认真、独立、规范完成导学案上设置的问题,不理解的内容先画出来,准备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预习案
【自主研习】
Ⅰ教材助读
一、作家作品
1、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吐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2、时代背景: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而此时的俄国因受到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在俄国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汹涌而来的革新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革命者,禁锢人们的言论思想。一切反动势力、守旧势力集合在沙皇的周围,对抗进步潮流,极力维护日益没落的沙皇专制统治。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
Ⅱ 预习自测
1、为加点字注音后自读两遍:
契诃夫( ) 削铅笔( ) 憎恶( )( ) 闷闷不乐( ) 祈祷( ) 丧气( ) 禁闭( ) 怂恿( )( ) 战战兢兢( ) 周济( ) 辖制( ) 促狭( ) 讥诮( ) 吃荤( ) 游说( )
漆黑( ) 谗言( ) 滑稽( ) 怔住( ) 胆怯( )
2、找出错别字并更正:
辨护( ) 哀声叹气( ) 脸色沧白( ) 通霄( )
原藉( ) 性情孤癖( ) 心荒意乱( ) 恶梦( )
3、解释重点词语:
怂恿:
促狭:
六神不安:
战战兢兢:
4、理清情节脉络:
第一部分( 1——4) 序幕: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33)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及最后失败。
开端( —— ):
发展( —— ):
高潮( —— ):
结局( 33 ):
第三部分(34——36) 尾声:埋葬别里科夫,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与我国小说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国小说在故事开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