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2
- 资源简介:
约3040字。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人教必修5)
【整体设计】
根据新课标理念,坚持在读中学的原则,按照“自读-→解读-→品读-→悟读”的环节,逐层推进,重点放在品读和悟读上,通过感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个性化语言及对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并与现实碰撞,体味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者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
【学习重点】
1.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者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
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
【学情分析】
教材所针对的是高二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特征及小说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能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但是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和主题的正确理解还存在着问题,还不够深刻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对主题的把握要结合历史背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有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豹子头林冲,聪明敏感千金小姐林黛玉,受尽封建社会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免不了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让人难忘,我们也应感谢这些形象带给我们的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沉重的思考,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再来结识一位特殊的人物――别里科夫(板书)。
一、自读〔课前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自读,课堂验收〕
1、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的了解及掌握
2、检查基础知识落实
3、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同学们读了这篇小说后,主人公别里科夫有那些怪异的行为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出来吗?
生1:别里科夫是一个大白天打着雨伞,穿着大衣,带着手套,穿着雨靴与常人不一样的人。
生2:走路低着头,猫着要,把脸藏在衣领里,恍恍惚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