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8 11:48: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90字。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桦南县第一中学 刘力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积累“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实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
  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2、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辞赋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预习 
  1、 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 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 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渊明)那么,关于陶渊明你们了解多少呢?(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外出务官,但心向自然,不愿受束缚,于是躬耕陇,安于田园。他安于生活,乐于生活,融于生活。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鄙弃权贵遭遇挫折后的坦然,抛弃富贵回归田园的闲适,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流传千古。
  插入: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他是一掬轻泉,一朵淡雅的菊花。)“不为五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