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试卷(2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打包23份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八 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和不同制度的斗争与共存8.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八 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和不同制度的斗争与共存8.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二 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1949年至今)9.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1949年至今)9.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1949年至今)9.3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六 工业文明调整时期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6.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六 工业文明调整时期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6.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六 工业文明调整时期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6.3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六 工业文明调整时期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6.4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七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和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中华民国时期)7.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七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和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中华民国时期)7.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七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和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中华民国时期)7.3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三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14世纪—18世纪中期)3.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三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14世纪—18世纪中期)3.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三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14世纪—18世纪中期)3.3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四 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4.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四 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4.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清朝晚期5.1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清朝晚期5.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2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 Word版含答案.docx
模块八 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和不同制度的斗争与共存
专题训练一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017·浙江杭州高二下期末)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在《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2.(2017·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末)下面为中国漫画家绘制的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讽喻漫画。漫画家意在揭示马歇尔计划( )
A.推动了西欧的分裂与对峙
B.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框架
C.把西欧纳入了美国势力范围
D.使西欧政治一体化快速发展
3.(2017·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战后西欧( )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着力消除法德矛盾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建立“欧洲议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2017·浙江衢州高三期末)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欧洲打破“隔阂”逐渐走向一体化的起步是建立(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
5.(2016·9月浙江名校联合体高三联考)下面是1956—1966年英国与世界主要地区的贸易在英国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表(%)
1956年 1966年
欧共体 25.2 51.2
美国 9.1 12.5
亚洲 21.3 14.2
世界其他地区 44.4 22.2
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的外贸发展迅速
C.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能从经济上解释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6.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欧洲一个“同盟”走向了解体,另一个“同盟”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文中先后提到的两个“同盟”分别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欧洲共同体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欧洲经济共同体
C.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2016·浙江绍兴高一上期末)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B.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有力地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D.第十次不结盟首脑会议上中国成为成员
8.(2016·8月浙江金丽衢高三联考)有学生在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9.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联合国成立
10.(2016·浙江嘉兴高三上期末)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强并立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11.【加试题】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报纸和广播 B.铁路与飞机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和漫画
12.【加试题】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13.(2016·浙江嘉兴高一上期末)马歇尔计划对战后初期的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
——据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模块二 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专题训练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2.“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
A.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B.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
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
D.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3.(2016·浙江绍兴一中高一下期末)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行使警察职能,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公民若不参加,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4.(2016·浙江嘉兴一中高二下期末)《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5至前6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的民主政治有较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成员由抽签选举产生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5.(2016·9月浙江嘉兴选考评估)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中,最有助于兑现这一承诺的是( )
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方式产生
B.施行财产等级制剥夺氏族部落贵族政治权力
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利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
6.(2017·2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下表是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一则材料。它不能反映( )
雅典
人口
总数 雅典
公民
总数 陪审、审判员
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
方式
约40
万 约4.2
万 6 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
制 亵渎
神灵
和蛊
惑青
年
A.苏格拉底被公民大会判处死刑
B.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C.雅典公民表决方式简单
D.雅典公共权力被滥用和误用
7.(2017·浙江绍兴选考模拟)《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8.《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