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39
- 资源简介:
约2750字。
8.咬文嚼字
广昌一中 曾翠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会咬文嚼字的实例,理解其中的道理。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把握作者的观点。
(2)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重点:通过分析咬文嚼字的实例,把握作者的观点。
难点:深入体会作者提出的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古代文人的很多诗歌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在诗词上叫“练字”,而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却把它叫做——“咬文嚼字”。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跟着朱光潜先生一起去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
出示教学目标
二. 质疑问难
结合自己的阅读,把你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老师归纳分类,讲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三.整体感知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对“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四.合作探究
1.这些实例分别说明了哪些道理?
(1)关于“是”和“这”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