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40
- 资源简介:
约4090字。
翼城中学高二( 语文 )教案
课 题: 咬文嚼字 ( 1 课时)
山西省翼城中学校 史新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文中的实例,学习议论文中举例论证的方法技巧。
3、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咬文嚼字的实例,把握作者的观点。
2、深入体会作者提出的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 桐城 )人,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 《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他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2.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婵娟( ) 箭镞( ) 岑寂( ) 词藻( ) 付梓( )
尺牍( ) 下乘( ) 斟酌( ) 锱铢( ) 憎恶( )
禅房( ) 禅让( ) 咀嚼( ) 倒嚼( ) 咬文嚼字( )
3.熟记下列字词的含义。。
(1)援例:引用成例。
(2)蕴藉:含而不露。
(3)付梓:古代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4)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5)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6)下乘:下品,下等。
(7)深恶痛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痛恨或厌恶。
(8)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9)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10)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11)学富五车: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12)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13)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14)自鸣得意:自以为很得意,表示很得意。
4.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下面句中“咬文嚼字”的正确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指死扣字眼不注意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D、形容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
①学习马列主义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②此君肚里才学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