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6 18:05: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课时,约3370字。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教学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段,创设一种民俗情境氛围。(课件展示)
师:这个电影片段描述的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对歌的场面。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互嘲互赞,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的歌会》,去感受一下云南歌会的特有风情。
板书: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二、 作者简介:
沈从文( 1902 -1988)  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课件展示)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生轮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展示)
1、自主探究: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其内容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思考后明确: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合作探究: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唱歌场合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后明确:(合作中教师巡视,指导。)
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歌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