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一中高2019级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13460字,有答案解析。
2018年重庆一中高2019级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1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错误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时期,诸侯王世袭即位时必须由周天子重新加封,并要赏赐以级别很高的礼品。卿大夫与近臣继承官职也要周王“重加册命”。这体现出西周时期
A. 专制皇权开始出现
B. 宗法血缘色彩强烈
C. 政治等级秩序明显
D. 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根据“诸侯王世袭即位时必须由周天子重新加封,并要赏赐以级别很高的礼品”“卿大夫与近臣继承官职也要周王‘重加册命’”,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等级森严,诸侯王、卿大夫与近臣继承官职都要经过周天子加封和册命,表明西周时期政治等级秩序明显,C正确;秦朝建立皇帝制度,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血缘色彩”,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神权,排除D。
2.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相近的是
A.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答案】A
【解析】“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原文出自《韩非子》,大意是说大的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天下讨伐诸侯,凭的是威势。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故A正确;B属于道家思想,CD属于儒家思想,故BCD排除。
3. 东汉顺帝年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确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的制度。儒生出身的孝廉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 察举制已名存实亡
B. 官员选任资格注重品学兼优
C. 儒家思想遭遇挑战
D. 才学成为选官的最重要依据
【答案】B
【解析】根据“儒生出身的孝廉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可知,东汉选拔官吏重视品德(孝廉)外,还考试经学、公文,说明官员选任资格注重品学兼优,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科举制才学成为选官的最重要依据,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儒生出身的孝廉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结合汉朝察举制的知识分析解答。
4. 山西恒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建筑包括禅房、太乙殿、送子观音殿、三教殿等。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这种建筑风格反映北魏时期
A. 建筑水平达到了古代顶峰
B. 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
C. 儒学已失去社会主流地位
D. “三教合一”的发展潮流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说明出现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流现象,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从体现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