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9100字。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史记》从正统的角度阐述违背等级秩序,必将受到惩罚,属于儒家思想等级秩序观念,A正确;B主张法治思想;才主张无为思想;D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A. 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
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 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
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答案】A
【解析】孟子认为君主要实行仁政,否则会被推翻,卢梭认为统治阶级不要违背民意,都反对君主专制,A正确;主张基本相同,不是对立,B错误;卢梭是反对君主专制,孟子是维君主服务,C错误;孟子不具有民主化倾向,D错误。
3.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A. 血缘亲疏
B. 男尊女卑
C. 妻妾有别
D. 引礼入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4. 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这表明宋代
A. 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
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
C. 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
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C
【解析】“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主要是受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C正确;缠足下层社会也有出现,A和B错误;缠足并不是经济条件决定,D错误。
5.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下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 元 明 清
比例 1:7945 1:7464 1:2927 1:2613 1:2299 1:911
A. 国家机构日益膨胀
B.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行政效率不断下降
D. 冗官问题由来已久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从西汉到清朝官员和民众比例是逐渐减小,说明官员的机构逐渐增大,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A正确;表格体现不出阶级矛盾信息,B错误;行政效率和官民比例信息不符合,C错误;冗官问题是北宋时期比较明显,不是由来已久,D错误。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