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课时,约3430个字。
4 我的五样
【教学构思】
毕淑敏的散文往往文质兼美,情理兼顾,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作者用她最不愿舍弃的笔,生动细腻地记叙了一次亲身经历的心理测试的全过程。从中“我”经历的“选”和“弃”的痛苦和艰难,不仅给读者美文的享受,而且还给读者情理的震撼。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考虑到单元要求、学生能力和课文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第一单元的课文,篇幅都较长,为了很好的理解课文,必须以整体把握和内容浓缩为前提。基于此,这篇文章应让学生在快速阅读基础之上,从方方面面的议题中联系课题、浓缩内容,归纳概括。简单的说,就是“选” “弃” “议”。具体说就是:“选生命中的五样” “弃生命中的四样” “议生命中的一样”,这样一来,内容浓缩了,思路也清晰了。
二、品味描写,体会感情
本文的可读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作者在“选”“弃”过程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这样的文段在文中随处可见,例如:第10一12自然段写自己对父母、孩子和爱人的惭愧之情。第24—3l自然段写自己放弃“水”“空气”时的痛苦和艰难,无不令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品味这些文段,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字的魅力。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个性追求、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因此处理好这个环节,文理兼顾,一举两得,更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情感铺垫。
三、设身处地,思索人生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人生的内涵很广,人生不能拥有世上的一切,在有限的珍藏中,我们追求什么,选择什么,舍弃什么,是一个宜早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尽管他们现在的遗择不一定一生不变,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思索必将影响他们人生。因此在课文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上,可模仿课文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五样”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注意结合自我的生活体验,说说选择和放弃的理由。通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