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案)<br>
教学目标:<br>
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br>
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br>
3、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br>
教学设想:<br>
以此文为突破口,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br>
共两个课时<br>
教学程序<br>
第一课时:<br>
一、文章的写作原因:<br>
给学生读诗歌爱好者薛石给谢冕的信以及作者回信的开头部分。<br>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br>
文章前的提示告诉我们,本文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诗歌欣赏。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br>
第一部分:诗歌欣赏是一种创造活动<br>
第二部分:诗歌欣赏需要寻求言外之意。<br>
第三部分:诗歌欣赏需要对诗歌中不连贯的语言进行“加工”,以利于“综合性思考”。<br>
三、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古语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等等,说的都是想象。清代诗人袁枚说:“夕阳芳草寻常物,化作笔下皆是诗”,这是讲诗人发挥想象,创就能创作诗歌。我们可以说是想象铸就了一代诗魂屈原、一代诗仙李白、一代诗圣杜甫的辉煌,是想象孕育出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灿烂。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家。同样的道理,没有想象,就没有真正的读者,就没有真正的鉴赏家。想象对于创作、对于鉴赏,都是极为重要的。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调动想象力,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从而领悟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想象能激发读诗的意味,使人越想越美,越想越醉。在想象中读诗,能丰富诗的内容,能扩大诗的意境,能再造诗的形象,能超越诗人的境界,能使诗的魅力得到无限的扩张。<br>
四、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几个问题<br>
问题①: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什么是“诗歌鉴赏中的再创造”<br>
明 确:诗歌中的再创造是读者正确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的一种想像活动。<br>
问题②: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br>
明 确:作品中的主人公经过读者的理解,读者的再创造,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的形象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br>
问题③:“与其说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这一句应怎样理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