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试卷(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听力)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听力.mp3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doc
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
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
B. 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即方法和尺度。
C.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外国人的角度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D. 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人和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
C. 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不是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
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B. 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①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