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全科试题(4科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6 15:50: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题  .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doc

  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2018.10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规
  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五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圣”之义即无着落。
  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或许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被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圣”,必须兼具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而他本人并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B.和个人的内在之德相比,孔子显然更看重外在的惠民济众之举,就此而言,甚至连王天下的尧舜都不足以称为“圣”。
  C.“圣”以仁为根本,而即使是仁境,也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作为仁之极的圣境,自然也应该具备化人之功。 
  D.“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这里的“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两者对于“圣”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B.把“内圣外王”理解为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把“圣”只解作圣德,既不合训诂,又与孔子的圣人观不相符。
  C.由“聖”的甲骨文可知其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如《说文》所说“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其引申义。 
  D.《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与“圣”之本义相近,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哪种“圣”都不能直接解释为圣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他所理解的“圣”和孔子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不同。
  B.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此“圣王”之“圣”与孔子所说的“圣”明显不同。
  C.“内圣外王”之语虽非始出于孟、荀之口,正因为受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却仍喜欢以此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
  D.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所引文段既有孔子自己的言论,又有儒家其它的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阳光路十七号   
  王虹莲
  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