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9科1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15份)(含听力)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doc
高二期中英语听力.mp3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文).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
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按要求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对应区间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9分+15分=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1.下列对于“我国新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 但在本质上并不是完全独立起来的。
C.我国新诗早期离不开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也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向。
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一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 主要是说明对待这种迷思时要做出正确选择。
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写出更有分量的好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他仍有诗作受到宋诗的影响,说明新诗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古典诗歌而独立出现的。
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人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 闻一多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提出“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写出了著名的《再别康桥》就是对早期新诗过分西化的反拨,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D. 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西方影响而出现的朦胧诗曾引起极大反响,但不久又趋于平静,说明中国新诗又一次遇到发展的迷思,也说明我们没有找到选择的重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