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全科试卷(7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理)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文)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doc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政治期中联考试卷
命题人:黄永庚 审题人:颜杨果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物质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
A.文化决定于经济,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4.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5.有专家学者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处在“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的境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批判继承 B.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6.2017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我在清华校史馆看到清华的校歌,其中有一句话叫‘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把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并发扬光大。”该句话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③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要立足民族的文化土壤
……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时量:90分钟 命题:朱文清 审题:兰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完成1-2题
1.该岛上A点的对跖点位于北京(40°N,116°E)的
A. 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一架飞机沿最短路线从A点的对跖点飞到里约热内卢
(23°S, 40°W),时速1110千米。其飞行时间约为
A. 14小时 B. 10小时 C. 9小时 D. 5小时
假设甲、乙两图中各标注有一岛分别称为甲岛和乙岛,其位置与轮廓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岛中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位于(15°N,105°W) B. B点位于(48°S,150°W)
C. 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 D. 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
4.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岛位于东半球 B. 乙岛位于太平洋
C. 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 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
新生小李入学,从大门H出发按顺时针方向匀速沿学校外缘走了一圈,手机计步器显示走了3600步,计1800米(轨迹如下图),回答5-6题。
5. 小李出发的校门,位于学校
A. 北侧 B. 南侧
C. 西侧 D. 东侧
6. 学校面积最接近
A.18000平方米 B.20000平方米
C.200000平方米 D.360000平方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该地环境优美,近年来农民在甲、乙两地建起了农家乐。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瀑布,说法正确的是
A.瀑布落差约为90米,水源来自①
B.瀑布落差约为60米,水源来自②
C.瀑布落差约为60米,水源来自③
D.瀑布落差约为90米,水源来自④
8.与甲地农家乐相比,乙地农家乐每到冬季生意特别冷淡,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