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高二全科试题(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化学.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地理.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历史.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生物.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数学.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物理.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英语.doc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政治.doc
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命题:付延菁 校对:于波 考试时间: 50分钟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读下列“四个半岛略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①③降水多,受暖流影响大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2.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读某国家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海域沿岸冬、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4.下列关于该国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短而流速缓
B.流量季节变化小
C.流速急,水能丰富
D.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5.2011年3月11日,在乙地发生9.0级地震,对附近核电站造成严重破坏,该国发展核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利于发展核电
B.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C.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D.核能能量巨大,污染小
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读不丹略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C.地势南高北低
D.位于板块张裂处,多地质灾害
7.该国虽然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
②资金技术短缺 ,开发能力不足
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 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
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举办多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旨在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随着城乡及人口结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包括清明节在内诸多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正在逐渐消失。当前应以敬畏的名义,还传统节日仪式感,其依据是(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③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相互影响的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4.近日,运载火箭技术研宄院设计的古籍保护箱成功运用到少林寺藏经阁的古籍保护中。古籍保护箱在设计中用到了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等航天技术,具备防水、防火、 防虫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古籍受潮、霉变、虫蛀等问题。这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B.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C.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5.故官博物院“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用音符探寻千年古画,用耳朵倾听中华瑰宝,用心体会古韵魅力。以音乐表达传统绘画、开启穿越千年的古今对话,受到广泛好评。“古画会唱歌”的创意( )
①丰富了文化创新的源泉,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的渴望
②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