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90个字。有2个课时。
河 与 沙
【教学构想】
周涛是当代中国很知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传世之作《稀世之鸟》、《读童话》等散文作品以厚重的思想内涵、强烈的忧患意识、凝练隽永的语言冲击着读者的眼球,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河与沙》这篇文章也反映了这一特色。如何教读此文?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关于课文。首先,文章主旨对学生应该说是不陌生的,环保观念早已深入学生心灵。但是,本文所表达的环保主题,是与作者的经历息息相关,它打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烙印。周涛长年生活于新疆,他对新疆有着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新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都表现出深沉的热爱和眷念,并由此发展为对这片土地沉重的忧思。他对环境与生态的强烈关注,使他走在同时代作家的前列,成为当代中国的“杞人”和“环保卫士”。所以,作者的环保主旨是与浓浓的故土情感、强烈的忧患意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河与沙》的独到之处。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了。其次,文学作品、是靠语言打天下的。作家的见解,往往包含在语言中,甚至隐藏在语言的背后。本文语言应该说有一定深度,学生不容易穿透它。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和揣摩语言,方能进入作者的思
想世界和情感世界。
第二,关于学生。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发展,理解文本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应该只停留在解读文本层面上,还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有新的生发,那将是阅读过程的深化,也是阅读质量的提高。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阅读由“现实发展区”进入“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