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54
- 资源简介:
约4880个字。
《老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掌握文中的重难点字词,赏析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品味作者平淡而又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2、通过独立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研习文本,能够形成自己对人物形象
独到的分析和见解。(过程和方法)
3、体味老王的苦与善,能理解“我”所表现的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平等意识以及知识分子的反思和自省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的语言,赏析并把握作者描写人物方法。
2、深入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感受老王身上的不幸和良善。
三、教学难点:
分析“我”对老王的情感,深刻理解“我”的平等意识、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内省意识。
四、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法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体味作者平淡却极富表现力的语句。本课的中心思想比较难理解,所以用讨论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多次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自主合作与探究法,帮助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过很多以小见大的课文。例如《少年闰土》、《山中访友》等。《老王》这篇课文同样是以小见大,并且折射出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学生对底层人民,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下的底层人民生活的认识略显不足,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他们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了解得更少。在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在一味地接受来自他人的关爱,而很少回报“爱”。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可以学习应该怎样“爱”别人。
六、教材分析:
杨绛的《老王》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三。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号角,为你长鸣》,其中包括《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等,都是要表现某个人物形象。《老王》这篇课文与其他篇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老王》描写的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一个平凡却又“不幸”的人。在《老王》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赏析作者杨绛是怎样来描写小人物的。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
八、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设施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任务1:找出并理解文中自己不熟悉的字词。
任务2: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作者杨绛的生平。
(二)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1)查漏补缺
冰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
骷髅()攥着()愧怍()滞笨()翳()
(2)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