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870字。
第22课 《礼记》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并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说理的方法,领会短文中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2、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结合课下注释,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
(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肴,美味的鱼、肉之类的熟食。
(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
(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5)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6)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己努力向上。
(7)学学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后一个“学”,学习。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体意思。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己努力向上。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