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从“疑”字着手,让学生
在阅读中“疑”出精彩
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 何毅明
联系电话:13610081921
【前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入,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学的主流。我校结合市“发展性教学评价”及区“主体性教育的实验研究”的总课题,而组织和开展了“多元、协同、主体、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我们语文科据此确立了“自主合作,主体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在此指导下,本人则先从学生质疑解疑环节着手,在探讨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和尝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主体学习 质疑方法 解疑处理
宋代哲学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质疑解疑是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在解疑中启发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和解疑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是我们阅读教学工作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学生弄懂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学生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适当从“疑”字着手,可让学生在阅读中“疑”出一定的精彩。
一、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解疑
所谓质疑,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即学生)针对各类文体课文的各方面知识内容,产生各种疑问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解疑,则是师生互动形式下,理出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生疑、质疑以至解疑的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在探究课文问题的同时,发展了阅读思维,培养了理解能力,真正体现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是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因为,一方面,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师备课中的教学目标,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引导下对课文知识进行质疑和解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首先,做好质疑环节教师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本人要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并设计好相关或配套的质疑环节,事先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疑惑,哪些问题,将以什么方式解疑,答案如何确定,并把这一系列过程以文字形式写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或备于课本篇或段的空白处,或以小字条小标签形式夹到书中相应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