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690字。
《劝学》教案设计
一 导语设计:
《礼记》中句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它说从地里挖出来的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成不了玉器;一个人如果不经过学习就没法懂得道理。强调的是学习对于成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作者也精辟地给我们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所该有的方法和态度,这就是荀子的《劝学》。(板书课题)
(过渡句:先介绍一下作者。)
三 作者介绍:(投影片展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洵的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主要是由荀况所著,但也有一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过渡句:了解完作者之后,我们再对作者的这篇作品做一个了解。)
四.检查昨天自学的情况
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过渡句:昨天我给了一堂课的时间给大家进行预习,下面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作代表,将你们组规定段落的文言知识进行一次整理和归纳。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边听边看,看看他们整理归纳的够不够全面,有没有错误。)
五.请每组同学展示他们对于所要求段落的文言知识的归纳
明确: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用胶片展示)
请三位同学翻译下面的句子。(学生互相纠正)
①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而博见也。
③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理清文章的脉络(采用问答的形式)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好,对于字面的意思我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那再让我们一道来看看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文意同学们理解的怎么样。)
师:请问“劝学”题目是什么意思?(劝勉学习)请问本文的文体是什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议论文。“学不可以已。”(板书)
师: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明确:(即每段段意)a 论证学习的意义。B 论证学习的作用。C 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师:那文章是采取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