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54
- 资源简介:
约6930字。
9、《劝学》教案
导学案
[学习目的]:
1.理解几个文言虚词和通假字的用法。
2.了解本文的条理性及运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明白、生动的写法。
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
[知识链接]
(1)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2)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虽然是先秦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思想的影响,成为先秦中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3)他反对迷信,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他主张性恶论。(孟子:性善论)
(5)他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护社会秩序。他的学说对以后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积累:(A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輮( ) 虽有( )槁( )暴( ) 金就利则lì( )
参( )省( )乎己 知( )明 qì( )而望矣
生( )非异也 kuǐ( )步 骐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lòu( ) 螯(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2、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整体感知文意;
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4.学习课文一二段
一、 导入新课: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课件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