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教案(6份打包)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二节分析、探究小说情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六节探究小说的意蕴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三节分析、探究小说形象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四节分析、探究小说环境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
第二节 分析、探究小说情节
对应学生用书p248一、情节的概念
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或几条情节线索的引领下展现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在情节的推进和变化中得到体现的。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也是欣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
二、情节的叙述手法
1.叙述方式
(1)顺叙:按照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来写。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提到前面来写,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倒叙有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3)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插叙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有时还会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或补充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补叙是对上下文内容做出的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5)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常称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又称为分叙。平叙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
2.叙述视角
叙述,是小说的重要因素。故事是由谁来说,讲述者不同,它的视角和口吻会不一样。叙述的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作者像上帝一样,什么都知道;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和“有限视角”(作者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一般采
……
第三节 分析、探究小说形象
对应学生用书p254一、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
小说中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要素,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来发掘人生哲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1.人物形象的特征有内外之分
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分为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1)外在特征。即人物的身份、地位、阶层、相貌、职业等。
(2)内在特征。即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精神品质等。
2.人物形象一般有主次之分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会以一人为主要人物(主人公),并用一人或多人作为次要人物映衬、烘托主要人物(主人公)。
主要人物处于中心地位,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如《祝福》一文就塑造了祥林嫂这一主要人物,以她的悲剧形象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这一主题。
次要人物处于从属地位,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一般作为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而存在。如《祝福》一文中的次要人物柳妈,她同情祥林嫂,但又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视祥林嫂为不贞之人。出于善意的帮助却又将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深化了祥林嫂这一主要人物的悲剧性,也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另一个次要人物“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见证人。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时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刻画,包
……
第一节 整体感知
对应学生用书p242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