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兽》课文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7450字。
《第3课 炮兽》课文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中,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十分高涨。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当仁不让地彼此打擂;茶客们,则在观看中随心所欲地________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和自己________。而一座有诗歌传统的城市,才能够如花开一般,处处都绽放出诗来。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底蕴。它靠的不是一时的推崇和追捧,而是漫长岁月的浸润,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一如何绍基先生题写在草堂工部祠门前的楹联所述:“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今天的草堂之所以仍是成都人民的文化圣地,( ),并写出了后世我们所见到的“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也是因为杜甫自身及其诗歌的人民性,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正是杜甫和他的草堂,让诗与这座城市的人们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评点 平起平坐
经久不衰 水乳交融
B.品味 平起平坐
历久弥新 合而为一
C.评点 平分秋色
历久弥新 水乳交融
D.品味 平分秋色
经久不衰 合而为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评点”指批评并圈点(诗文),也指评论指点;“品味”指尝试滋味、品尝,也指仔细体会、玩味。这里描述茶客们对“诗”的评析,应选用“评点”。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这里强调诗和民众的“平等”,应选用“平起平坐”。第三空:“经久不衰”指持续很长时间而不衰减;“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更加鲜活,更显价值。这里强调诗歌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有生机,并不衰减,应选用“经久不衰”。第四空:“水乳交融”指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合而为一”指把分离的事物合在一起,并为一体。这里形容“诗与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关系之密切,应选用“水乳交融”。故选A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B.如果杜甫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C.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反而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D.如果杜甫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一座草堂”的主语是“杜甫”,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情况”,两者的主语不同,应将“如果”放在“杜甫”的前面,据此排除A、C两项;第二处,搭配不当,关联词“不是”和表示转折的“却”不搭配,应将“却”改为“而是”,据此排除B项。故选D项。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并不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成都这座城市定居多年
B.不仅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屋
C.并不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屋
D.不仅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成都这座城市定居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