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课文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7260字。
《第9课 清兵卫与葫芦》课文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侍候(cì) 茶卤(lǔ) 檐廊(yán)
B.干涉(shè) 槌子(chuí) 谄媚(xiàn)
C.薪水(xīn) 皲裂(cūn) 呵斥(chì)
D.参差(cēn) 模样(mú) 古董(dǒnɡ)
答案 D
解析 A项,“侍”应读shì;B项,“谄”应读chǎn;C项,“皲”应读jūn。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绘画 摊户 热衷 店铺
B.罐子 络绳 插嘴 大慨
C.把玩 橘子 马琴 嘴唇
D.隐瞒 校役 怨言 哆嗦
答案 B
解析 B项,慨—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老头儿昂着神采奕奕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B.“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玩味。
C.“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D.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托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答案 C
解析 A项,“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此处不符合语境,应用“光彩熠熠”;B项,“玩味”指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对象多是话语、文章等,此处应用“把玩”;D项,“托付”指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不符合语境,此处应用“寄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眼前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
B.清兵卫居住在小镇,是个商业码头,虽然算个市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
C.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对于这位外来的教员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
D.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答案 D
解析 A项,暗换主语,应把“把他”改为“使他”;B项,结构混乱,应将“在”换成“的”;C项,主客颠倒,应改为“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
二、阅读和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