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4 10:16:4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00个字。
山 市
蒲松龄
盐城市盐都区凤凰桥实验学校  李全慧
邮编:224001  电话:13851053108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文言词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理解课文的意思,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山市的景象。
3、探究可疑之处,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设想
重点:以诵读为主,积累语汇,培养语感及想象力。
难点:把握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诱导想象法。
教学突破:
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文,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以积累语汇、培养语感为重点,而降低对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景"相似,学生可能对此会感兴趣,因此,应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及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的一天,法军在行进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现象在我们前面学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知道叫“魔鬼的海”。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这种变幻莫测的影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在《一千零一夜》中也描绘过许多奇幻的神话,沙漠中一夜之间建筑起宏伟的宫殿,美丽的城池,这些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伟大产物,但我想也是古时候的人们对未知的海市蜃楼的描绘与神化。
海市蜃楼的形成,我们已经学过是在大气中光线存在着折射现象,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是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现实世界中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但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它的奇妙吧!(板书课题、作者)
2、课前热身
解题: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说家,山东淄川人(今淄博市),19岁中秀才,但终未中举,71岁才成为贡生,以做塾师为生,生活很清苦。代表作品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有孤独、悲愤之意。“斋”,是书房的意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