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且买履者》练习题(2份)
- 资源简介:
约7080+1470字。
第七单元 第一课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政,治国措施;治,治理)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从而;为,介词,引进动作对象)
C.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研究,学习)
D.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儿子)
【解析】 子:女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解析】 A组,动词,认为/连词,来;B组,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C组,均为介词“被”;D组,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B.而自知其益富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C.曩将罪之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D.举烛,非书意也故先王有郢书
【解析】 A组,前一个“度”带了宾语“其足”,是动词,当“用工具丈量”讲;后一个“度”作“持”的宾语,是名词,当“尺码”讲。B组,前一个“益”带了宾语“富”,是动词,当“增加”讲;后一个“益”修饰“信”作状语,是副词,当“更加”讲。C组,两个“罪”都带了宾语,前一个的宾语是“之”,而后一个的宾语是“自”(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均是动词,但依据句意,前一个“罪”当“惩罚”讲,后一个“罪”当“怪罪”讲。D组,两个“书”均为名词,当“书信”讲。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必为汤、武笑矣 B.必为新圣笑矣
C.身为宋国笑 D.宋人有耕田者
【解析】 ABC是被动句,D不是。
5.如用“守株待兔”讽刺死守经验而不知变通者,在这个意义上,与之同义的成语有( ABD )
A.刻舟求剑 B.胶柱鼓瑟
C.缘木求鱼 D.率由旧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
……
第七单元 第一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
B.鲧禹(ɡǔn) 决渎(dú) 释耒(lěi)
C.郢(yǐnɡ)人 啜(chuò)之 曩(nǎnɡ)
D.得麑(ní) 娱(yù) 腥臊(sāo)
【解析】 A燧:suì,B渎:dòu,D娱:yú。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B.卜子妻写弊裤也。
C.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E.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F.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解析】 A说—悦,B弊—敝,D坐—座,E知—智,F反—返。
3.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③④/②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①④同“悦”,②③⑥解释,⑤劝说。
4.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因释其耒而守株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C.以郑为亲己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D.郑人有且买履者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
【解析】 B两个“为”字都当“被”讲,表被动。
5.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风乎舞雩。
B.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C.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解析】 D是意动用法,其他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形象地表现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是多么可笑,这是类比论证的手法。以此进一步证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