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篇,约30000字。
做自己的救星
一位盲人在马路边迟疑,我紧走几步搀扶他过了行人道。
“你上哪儿?我送你去吧。”那天我心情很好。
盲人笑了笑,“不麻烦了,你送我一程,可你不能送我一辈子呀!”
我怔怔地站在那里。
盲人轻点木棍,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遇到困境,总是环顾左右,希望别人拉一把的人,可能会较快地逃离暂时的不幸,但人生还有无数次的困境仍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而这种人一旦失去外界的援助,大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甚至自甘堕落。而在困境中懂得自救的人,也许要在困境中多煎熬一段日子,但他从中领悟了战胜困境的信心和勇气,再次面对困境时,就能因上次的经历而变得从容、机智,临危不乱。
人生是一个漫漫的过程,注定要靠我们自己的足印一步步走过去。没有谁能做你永远的“救星”,即使是我们最亲近的父母。
记得汪国真写过这样一首诗:
如果你是江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看成小溪;
如果你是高山,何必在乎别人说你是丘陵;
如果你是草原,何必在乎别人当你是一簇绿茵!
……
是的,让别人说去吧,我们需要的就是自信,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
父亲的布底鞋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把学上出来。”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但(却)也在爷爷的心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这县城中学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愁了一晚上都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分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