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22 17:03: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00字。

  【精读】 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诗所抒发的感情和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1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等人在北京成立沉钟社。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后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北京孔德学校任教。1930年赴德国攻读文学与哲学,1936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1939年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196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任所长,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已出版《冯至诗选》。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但总体上看,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2.了解背景
  《蛇》是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抒情诗。古往今来,抒发寂寞之感是诗歌的恒久主题。正如专家所论:“《蛇》所表现的也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然而写得那样不落俗套,那样有色彩。不应该把这首诗的长处仅仅归结为构思的巧妙,而是由于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有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个奇异的比喻: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像一条蛇。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想象展开的。”(何其芳《诗歌欣赏》)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读准字音
  悚(sǒnɡ)惧        绯(fēi)红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诗人是怎样抓住“寂寞”和“蛇”的相关之处将二者勾连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诗人将“寂寞”比作一条长蛇,借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比喻给人以奇美之感。
  第一节取漫长与无言这一相似点,将寂寞与蛇联系起来,让读者仿佛有触到蛇身似的感觉。第二节取蛇栖息草丛的习惯来暗示“我的寂寞”——忠诚的爱的化身产生的原因。第三节取蛇的行走和用口衔物的特点,来表达“寂寞”的探寻,即“我”的愿望——探悉姑娘的内心世界。
  2.作者把“蛇”比作“月影”,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蛇”如“月影”一般游入你的梦境,轻轻地不惊醒你,不纠缠你,只是衔来你的梦境,抚慰你焦渴的心灵。此时的“月影”已超越狭隘的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