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个字。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2006.4
一、选择题(20 分)
1、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跻(jī)身 上溯(shù) 重幔(màn) 挑衅(xìn)
B、南麓(lù) 灵柩(jiù) 找茬(chá) 深邃(suì)
C、人头攒(cuán)动 参(cēn)错 摒(bìng)弃 嫉 ( jí)妒
D、静谧(mì) 倏(shū)忽 加冕(miǎn) 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致 举世瞩目 高枕无忧 穿流不息
B、敝帚自珍 络绎不绝 弄巧成拙 熔为一体
C、怨天忧人 接踵摩肩 喧然大波 前扑后继
D、林荫大道 显为人知 著作等生 如火如荼
3、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能自已(停止) 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计谋)
B这朵花擎在我眼前(立、站) 爽气(爽快)
C永垂不朽(流传) 天堑(超越)
D矫健(强壮) 无动于衷(外表)
4、请选出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组( )
A《童年的朋友》——《童年》——高尔基——小说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散文
C《两小儿辩日》——《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语录体散文
D《于园》——《陶庵梦忆》——张岱———游记
5、与例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A 、 一种可以称做“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B 、 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 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护官符”来,递与雨村……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C我敢肯定,他大概是来不了啦。
D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反映学校生活的电视剧。
7、选出对课文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两个“不必说”内容与“单是”的内容形成对比,突出泥墙根一带是百草园中最有趣的地方。
B.《三颗枸杞豆》一文,作者详细地记述了三叔和“我”关于太阳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三叔希望“我”从他虚度光阴中吸取教训,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C.《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细致地描述了“他”买橘子水的情景,目的在于表现“他”作为男子汉要求独立的愿望。
D.《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8、对课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巍巍中山陵》一文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介绍方位、设计意图、修建过程、总体布局、内部陈设等都是运用生动说明的方法,而说明陵园的周围环境则运用平实说明的方法。
B、《凡尔赛宫》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结构的特点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凡尔赛宫的法兰西式大公园和北宫中的镜廊,而略写了正宫和南宫。
C、《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说明“武昌起义”浮雕内容时,在生动形象地描绘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再点明事情的历史意义,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卅运动”这两幅浮雕也采用了同样的顺序和方法。
D、《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在介绍碑座四周的十幅浮雕画面时,采用了时间先后和空间方位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并穿插使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