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4840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八)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27分)
1.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3分)
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花秋月会渐渐冷却你的烦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横斜于竹外的三两枝桃花,那迷失了小舟的荷花塘,无不使你yí 然自得,超然物外。
2.选出一组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一段话,正确的一组是:( )(2分)
蜘蛛织网的 之妙,使人诧异,它的身体机构之巧妙也是使人 。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上的 和闲暇时的 ,从实用上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
A.技术 称奇 观察 观赏 B.技能 惊奇 观测 观赏
C.技术 称奇 观赏 观测 D.技能 惊奇 观察 观赏
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7分)
⑴今夜偏知春气暖, 。
⑵鸡声茅店月, 。
⑶最是一年春好处, 。
⑷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
⑸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按提示默写句子。(8分)
⑴《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鸟之声相应的语句是 , ; , 。
⑵《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表现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
, 。
⑶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心理的诗句:“ ,
5.认真回忆平时阅读的名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世纪老人冰心的这首小诗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6.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语句。(4分)
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 ;
, 。……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0分)
荣誉感——人类最宝贵的“基因”
现在的人,几乎天天都要见到这样那样的招聘启事,但是像这样的一则招聘启事有谁见过吗?“应聘者即将参与极其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可获得的仅有荣誉。”
这则启事刊登在1914年初的《泰晤士报》上。到底会有多少仅仅冲着“荣誉”二字来应聘呢?招聘人沙克尔顿心里不真没有底。他在写这则启事的时候就想过:相对于“极度苦寒”、“危机四伏”和“不能保证安全返航”来说,这种“成功的荣誉”是否太空洞太虚无缥缈了些?但他同时又想:一人看不到这种荣誉的人,他也不会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激情去挑战那种极度的艰难困苦,去接受死亡的考验。他觉得,在这则启事里,荣誉,比金钱比官位比美女更有感召力。让沙克尔顿深感欣慰的是,在启事登出后短短几天时间里,受招聘启事吸引的应聘者竟达5000人之多!这么多的人来应聘,也让沙克尔顿心里的荣誉感更强烈更神圣了。
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沙克乐顿最后选定了27名船员,于1914年8月1日,乘木船离开伦敦,开始了前往南极探险的壮举。但他们却险些全军覆灭。他们刚刚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尔德海,船就深陷在冰山之中动弹不得,并随浮冰在漫漫严冬中漂浮了10个月之久。就在夜夜零下几十摄氏度的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木船也被巨大的冰块压毁。他们只好尝试徒步横越冰雪到大海,但在“弹尽粮绝”体力严重不支的情况下,沙克乐顿只得放弃继续往前走,和船员们一起露宿在浮冰上。这一呆又是5个月。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什么都有没有了,甚至连生的希望都已非常渺茫,但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有一团温暖的火苗在闪动,在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活过每一天。
最后是沙克尔顿带着几个人,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靠一只22尺长的救生艇,横渡了1300海里的海面,到一个设有捕鲸站的岛上搬来援兵,才使所有船员活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