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历史现场,研习传统文化经典——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9360字。
回到历史现场 研习传统文化经典
——统编选修性必修中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历史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单元选人了《史记》《汉书》中的两篇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选入的两篇史论,均意在劝诫,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时的社会政治服务,其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学习本单元,要“回到历史现场”,(1)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2)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3)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单元学习导航】
1.单元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回到历史现场】
领会作品中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以及担当精神。
【语文素养】
(1)丰富文言文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2)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写作:完成历史评论写作和文言文句式积累。
2.单元学习资源
(1)两篇人物传记:《屈原列传》《苏武传》
《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苏武传》是“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中的名篇。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力拒威逼利诱、苦守北海、持汉节不失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这位爱国者的形象。
(2)两篇历史评论:《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
《过秦论》铺陈历史,形成对比和反差,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纵说天下大事,却从一个极细微的角度切入。《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