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22
- 资源简介:
约2820字。
陋室铭教学设计
简要说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法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试图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他产生敬佩,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解读课文时先把中间直接写陋室部分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经历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明白为什么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在这个基础上,回到课文中,感受文章中隐含的那种“豪气”,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重点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内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人志士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乃至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他的志向。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文——《陋室铭》。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简介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
1、关于作者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拥护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