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教案
- 资源简介:
含学案,约3320+3280字。
19 登勃朗峰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3.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2.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欧洲,有一座山叫做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那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三、知识链接——勃朗峰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
……
19 登勃朗峰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3.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2.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在欧洲,有一座山叫做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那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二)知识链接——勃朗峰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三、导读理解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明确: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明确: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2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明确: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4.第5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