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艺术手法
- 资源简介:
约15300字。
◇ 一 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如:1、《春思》(唐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2、《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
(11)比兴:“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卫风•氓》)以桑叶来比喻弃妇芳华己逝的转变。
(12)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3)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