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八个要素
- 资源简介:
约25180字。
小说的八个要素
一、叙述
叙述角度
1.谁来说
我们来看看《我的叔叔于勒》的开头: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
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都不一样。《我的叔叔于勒》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孩子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点的不同。
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我们可以把叙事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先说“全知视角”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如莫泊桑的《项链》
再说“有限视角”:
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在叙述上逐渐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还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
1.“我”与“他”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故事的讲述者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所达到的叙事效果各不相同。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当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
但它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人称则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却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们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墙上的斑点》里,由于采用了第一人称,使“我”对斑点的一连串猜想、议论、抒情得以运用自如。如果换成了第三人称,就显得有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