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30字。
文 学 素 养 不 容 忽 视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摘 要 现阶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个性和文学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这方面,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试从欣赏文学精品、诵读古典诗歌和感悟主题班会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文学素养 培养 提高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教育己任,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营构特殊的人文语境,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文学素养的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应该说这和古代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语文教育一直把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为自己的己任。目前我国教育界把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教育又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个性和文学素养培养结合起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要义告诉我们: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文化学就是人学,文化就是人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1]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特殊使命。因此探索“语文课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欣赏文学精品:让学生提高审美
维果茨基相信学生通过外在活动,可引发内化过程,从而建构知识。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质。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人文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魅力。
为打破教材局限,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文学精品,在余秋雨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