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0910字。
古代诗歌鉴赏
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
一、掌握诗歌必备知识
(一)古代诗歌分类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起、承、转、合
律诗 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词 上阕(片) 首句渲染气氛。 写景(次)
主句写景。 抒情(主)
尾句过渡。
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
(三)古代诗歌语言特点
古代诗歌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标,而非文字游戏。古代诗歌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诗家语(方式) 内容解说 示例
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维的“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上句中“空”“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