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10520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环节一:积累语言
1.看拼音,写汉字
契约 qì yuē 卸却 xiè què
2.解释词义
失意:不得志,不如意。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排解:排遣,借某种事情来消除。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环节二:积累文学常识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环节三:梳理文章层次
围绕题目课展开思考:
1. 作者认为最苦的是什么?最乐的是什么?
2. 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
3. 作者是怎么把道理说清楚的?
题目中的“与”字连接了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乐有什么样的关联?希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了解作者的思路和要表达的观点。
文中哪些段落是围绕“最苦”展开的?哪些段落是围绕“最乐”展开的?同学们课借助文章中一些标志性的语言来划分文章层次。在文中可迅速捕捉到两句话:
(第1段)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第4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第1段第一句就提出了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1-3段始终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议论。第4段的首句说:“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接下来的4、5两段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围绕课题,借助这两个标志性的句子,我们先梳理出“最苦”和“最乐”两个部分。
环节四:分析1-3段
这部分紧紧围绕“最苦”展开议论,阅读议论性文字时,梳理思路很重要。要注意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先来看第1段,并参照PPT加上序号。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②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把第1段相关信息做了规定,分成这样三层内容:第一层直接如题,提出疑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第二层提供了一系列答案,但都被否定了;第三层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对什么是人生最苦的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莫苦于”意思是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苦,回应了提问中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