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模式”与“思维能力”培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思维是对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在学生智力结构中,思维是核心。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提问,也正是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环节。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逻辑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若干心理研究也表明,在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最高的时刻,教师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难,能有效地触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动员起他们积极思维的内部诱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道理。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纯熟掌握和恰当运用课堂提问这个手段的。一是提问设计肤浅。学生不用动脑,脱口即出,或学生仅用教材中的原话就能完满作答。这种提问看似气氛热闹,实则与思维培养无补。二是提问设计太难。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教师紧紧催问,似在逼供。这种提问学生望而生畏,极易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三是满堂提问,零敲碎打,自始至终,一问一答。这种提问,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也会落空。四是教师提问用语含糊,缺乏情趣,学生或无从思考,或无心思考。这种提问,也很少思维价值,势必影响提问质量。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精心设计提问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