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3980字。
7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把握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品格。
2.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追悼大会。逝者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不是著名的抗日英雄,而是一位平凡、普通的母亲。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参加追悼大会,并亲笔题写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对她朴实而光辉的一生进行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她就是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锺太夫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为何会获得如此殊荣?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佃农”“周济”“任劳任怨”“为富不仁”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背景链接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得知消息后,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本文原题为《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以母亲“勤劳一生”为叙事线索。
朱德的母亲给朱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概括出母亲的性格和品质。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支持革命、深明大义……
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思考全文的抒情线索。
“我爱我母亲”是文章的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大意。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3):文章的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一层(2—7):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第二层(8—13):突破家庭的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写母亲的平凡和伟大。
第三部分(14—17):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开篇点题,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交代了写作的缘由。②“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勤劳一生”既是母亲的本质特征,又点明了本文的叙事线索。④“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引出下文。
3.目标任务三:梳理事例,感受母亲品格。
跳读课文,在文中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并完成表格内容。
学习任务单
时间 关于母亲的事件(经历) 精神品质
贫困的家境 “我”有记忆前 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
从“我”能记忆时起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等
四五岁—八九岁 “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①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厚仁慈、同情贫苦
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1895年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1905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识大体、明事理
1908年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