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7580字。
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5.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探究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导入
刘姥姥虽然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他的语言和动作极富个性。读了她的故事,会让你忍俊不禁。当你读完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后,也许你会捧腹大笑的。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清代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才华横溢,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的创作。《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说没有最后完稿。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1.《红楼梦》写作背景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小说第1回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