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6410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轻灵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内涵,理解全诗的写作思路。
4.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教学步骤:
激情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学、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林徽因(1904年—1955年),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师生互动)
1.读一读,写一写。
轻灵(líng) 娉婷(pīng) 鲜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
柔嫩(róu nèn) 呢喃(ní nán)
2.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鲜妍(研)
3.形似字
娉(pīng)娉婷 妍(yán)鲜妍
骋(chěng)驰骋 研(yán)研究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轻灵: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美丽,形容光彩美艳的样子。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