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6090字。
我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中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3.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理解全诗的主旨。
4.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理解诗歌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
1.感知诗中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助读,自主学习反馈,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教学步骤:
激情导入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读完穆旦的《我看》一诗,我们便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这首诗中告诉我们: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水的绿潮、飞鸟的翅翼及流云的红晕都寄托着人类无尽的爱。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1.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其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和《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提问:本诗的作者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可有谁曾了解过有关“九叶诗派”的相关知识?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资料: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于1981年7月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九叶诗派”也因《九叶集》而得名。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本诗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由于战事危急,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师生互动)
1.读一读,写一写。
揉过(róu) 丰润(rùn) 翅翼(chì) 红晕(yùn) 凝望(níng) 忧戚(qī)
枉然(wǎng) 谐奏(xié) 勃发(bó) 飘逸(yì) 摇曳(yè)
2.多音字。
红晕(yùn) 曾经(céng) 奔放(bēn)
晕 曾 奔
头晕(yūn) 曾祖(zēng) 奔头(bèn)
3.形似字。
翼(yì)翅翼 忧(yōu)忧戚 咏(yǒng)咏叹 漫(màn)漫游
优(yōu)优秀 泳(yǒng)游泳 幔(màn)帷幔
冀(jì)晋察冀 犹(yóu)犹豫 永(yǒng)永远 谩(màn)谩骂
4.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丰润(闰) 谐奏(偕) 咏赞(泳) 坦荡(汤)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向晚:天色将晚,傍晚。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流盼:转动目光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导学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