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14630字。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4.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探究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导入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有位古代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可中举后却发疯了,这是什么原因?小说《范进中举》会告诉我们答案。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他受尽冷遇,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标题是编者加的。《儒林外史》大约成书于1750年前,即吴敬梓50岁前。当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做诱饵,用考八股、开科举以笼络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风习。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二)了解作品。
布置: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这部名著本来是安排在九下教材中,有谁提前阅读了这部名著?请阅读了的同学向大家简介这部名著。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儒林外史》是一部我国著名的古典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所谓“儒林”,因旧时称读书人为儒生,“儒林”即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章回小说。所谓“外史”是与“正史”相对而言的,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所谓“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全书共55回,每回都列有标题,大都为一对仗句。用以概括本回的内容。《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以揭露科举制度和功名富贵的罪恶为中心,旁及官僚制度以至整个社会风尚,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现实。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星宿(xiù) 斋(zhāi) 公讳(huì) 细丝锭子(dìng) 带挈(qiè)
烫酒(tàng) 惹(rě)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磕头(kē) 簇拥(cù) 踹(chuài) 绾(wǎn) 皱(zhòu)
攥(zuàn) 瘟(wēn) 桑梓(zǐ) 相公(xiàng) 长亲(zhǎng)
解元(jiè) 兀自(wù) 轩敞(chǎng) 作揖(yī) 见教(jiào)
盘缠(chan) 心窍(qiào) 星宿(xiù) 侥幸(jiǎo) 不由分说(fēn)
(2)读准多音字。
星宿(xiù) 不省人事(xǐng)
宿 宿舍(sù) 省
三天两宿(xiǔ) 节省(shěng)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作揖(辑) 不省人事(醒) 磕头(瞌)
(4)辨识形似字。
揖(yī)作揖
辑(jí)编辑
楫(jí)舟楫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注意课文中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积德:迷信的人指为了求福而做的好事。 倒运:倒霉。
带挈:提携。本文指沾光,得到好运气。 见教:指教。
烂忠厚:忠实厚道得没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