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22
- 资源简介:
约12720字。
6.1《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
一、小阅读-课内
1.下列各项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这样说前后矛盾,不清楚刘和珍到底是不是“我”的学生。
B.“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中的“中国人”特指反动派。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文明,是说有科学文化的人才能发明枪弹。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作者引陶潜的诗句,侧重前两句的意思,指出革命者的牺牲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将永远纪念他们。
2.《记念刘和珍君》《荷花淀》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以“苦难与新生”为人文主题。请你依据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拟定一个“研习专题”,写出专题发言稿的题目和正文提纲。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鲁迅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