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5
- 资源简介:
约7300字。
11.2《五代史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一、语言表达(新)
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寄走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欠妥。他便派人骑快马到韩府将文稿追回,做了修改。
韩琦再次收到文稿后再三读之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敌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韩琦为什么对欧阳修增加的两个“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
2.下列关于“帘”这一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B.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犰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帘”这一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的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地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帘外人带来何种影响。
C.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痛苦。
D.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受,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从悲观的视角有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拆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秘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这一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丧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