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40字。
2024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 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 自在 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 空 ”中增加人们 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 了“有形但为无形造 ”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 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 ”的载体,在赏画、读诗、 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 ”“无画处皆成妙境 ”,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 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 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在 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 空 ”之精髓,故 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 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 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 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 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 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 因无亭不灵。亭子是实用的,它 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 都聚一亭中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就是就此而言的。 因为它“ 空 ”,所以 它“有 ”;“ 空 ”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 ”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 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这两 者正好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 本点。然而灵实以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 空则灵气往来 ”,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 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 ”“死空 ”,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 中国艺术依照“有形但为无形造 ”的哲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为了使欣赏者获得空灵的美 的享受,非常重视虚的创造。
B.美学上的简约以极其简约的意象或线条传达丰富意蕴,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给人以无穷 想象。
C. 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 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 中国艺术推崇的“虚 ”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而造园艺术的“虚 ”最能体现“空 ”的精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二论证的中心都指向“空灵 ”这一话题,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的。
B. 中国园林中假山、回廊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的虚空世界饱含着灵动性和深意。
C.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以看出在中国艺术中“空灵 ”存在共通性的特点。
D.计成在其《园冶》里写道: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体现了“空 ”的艺术特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是(3 分)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眠》)
B.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C.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 ”下一个定义。(4 分)
5.《红楼梦》中对于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 ”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 ,一 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 , 渐向北边 ,平坦宽豁, 两边飞楼插空 ,雕甍绣槛,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 ,则 青溪泻雪 ,石磴穿云, 白石为栏 ,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 贾政与 诸人上了亭子 ,倚栏坐了……道: “作一副七言对联来 ” , 宝玉听说,立于亭上 , 四顾 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座 “ 怡红院 ”具有空灵的特点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 。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 ,完成 6~9 题。
还魂草①
巴 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 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 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 ”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